供奉的神祗

成安宮媽祖廟供奉的神祇

十分寮成安宮媽祖廟供奉的神祇(神明誕辰表列)
用滑鼠點選圖面上的神尊名號,螢幕將蹦現該神尊生平事蹟的解說

保儀大夫

保儀大夫神尊安座於大殿佛龕內與媽祖同祀

生平事蹟

保儀尊王,本名張巡,唐南陽人,生於中宗景龍三年(西元七○九年)四月初八日,一說五月十八日,另說五月二十五日。少有奇志,博覽群書,尤擅兵法,玄宗開元末擢進士第,任清河縣令,政績裴然,遷真源令。天寶十五年,值安祿山反,乃起兵擒王,每戰皆捷,旋因敵勢浩大而移師睢陽,與太守許遠會合,許遠以戰事非己所長,軍政悉委張巡裁處,自退次位相輔。叛將尹子琦率眾十萬圍攻,張巡激勵將士固守,與士卒共艱苦,曾一日出戰二十次而仍奮勇不衰,賊兵望之生畏,其時玄宗已西狩入川,肅宗得李泌之輔亦在靈武即位,乃詔拜張巡為禦史中丞,仍在睢陽抗賊,固守日久但援兵不至,終於糧盡,乃致雀鼠俱經食絕,張巡並殺愛姬以饗士卒,另使南霽雲突圍至臨淮告急,守將賀蘭進明因忌巡才,又圖自保,終不肯發兵相救,孤城睢陽遂陷,張巡,許遠俱為賊擒,賊酋勸降,俱不屈,張巡大罵叛賊,正氣凜然,以致齒碎,即正氣歌所指之「張睢陽齒」也,隨乃從容就義,時在肅宗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十月初九日,時年四十九歲。一同赴難者有許遠、南霽雲、雷萬春等三十六人。張巡昇化歸天後,肅宗聞訊至為震悼,追封為揚州大都督,後贈英濟王。後人景仰張巡忠義不屈,乃立祠奉祀,尊之為「都天大帝」或「保儀尊王」,奉祀許遠為「保儀大夫」,迄今香火不衰。從華北、江淮到福建、兩廣都有香火奉祀,在閩南安溪暱稱為尪公。普遍認為尪公是張巡、許遠的合稱。

倉頡先師

倉頡先師神尊安座於成安宮大殿左側的文昌帝君殿,與文昌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倉頡是中國神話的人物,相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俗稱倉頡先師 、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左史倉聖人、倉頡至聖。其聖誕日為農曆三月二十八日。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韓非子·五蠹》:「昔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說文解字序》中記載:「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呂氏春秋·君守篇》亦記載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

緯書《春秋元命苞》中,進一步記載倉頡「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解釋說:「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徐堅《初學記·卷二十一》記載:「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又「倉頡造文字,然後書契始作,則其始也。」

天上聖母

同祀神: 保儀大 三代祖師

天上聖母為臺灣最普遍信仰的神祇之一,也是臺灣的第一女神。又稱媽祖,神號是天上聖母,或稱天后、天妃、聖母,信徒常暱稱為媽祖婆。林姓信徒有時直呼「祖姑婆」、 「姑婆祖」。傳統漢人社會是父系社會,媽祖之信仰彰顯出女性在父系社會中所扮演的連結作用。
媽祖本名林默,因是女性,所以稱為默娘。父林愿,母王氏,出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嶼,應是漁村之女,但傳說生前就有法術,因此也有媽祖是巫女的說法;在生前便有海上救難的靈驗事蹟,死後鄉民崇祀。自1123年(宋宣和5年)以來,歷朝敕封不下30次,最後一次封號是1857年(咸豐7年)所封,封號為「護國庇 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祐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媽祖香火傳到臺灣,應肇始於明萬曆年間創建的澎湖天后宮,其後月港(今鹽水)護庇宮(1623年)、魍港(今布袋)太聖宮(1644年)、鹿港天后宮 (1647年)、新竹天后宮(1661年)、臺南大天后宮(1669年)陸續創建於明末。清初創建的廟宇有東石港港口宮(1684年)、朴子 配天宮 (1684年)、麥寮拱範宮(1685年)、新莊慈祐宮(1686年)、旗津天后宮(1691年)、笨港天后宮(1694年)等陸續創建。現 今蔚為媽祖進香中心者有北投關渡宮、彰化南瑤宮、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土城聖母廟等,各地前來進香不絕於途。各大廟之間,由於香火競爭關 係而產生的正 統之爭,也非常明顯。
媽祖的分身有時是三尊,稱為大媽、二媽、三媽,有時一分為六,在臺灣也有八媽的分法,不過仍以三媽和六媽的系統居多。媽祖廟稱為天后宮者,昔日多為官建之官廟;清朝瓦解後,今已成民廟,但仍不改其稱;民廟性質的媽祖廟仍居大多數,也有許多有神無廟的媽祖祭祀組織,如雲林地區的六房媽、新社地區的九庄媽、東保十八庄媽祖、林姓廿四庄私媽祖會等存在於民間。
移民渡海之初需要媽祖保佑海上航行安全,但渡海後隨著農業生活的開展與向山區拓墾,媽祖也因應人們生活的需要而有「掃溪路」(水災時水順著插香路徑引至村 外)、趕稻蟲的靈驗事蹟。所以媽祖除早期的港口媽外,也出現內山媽,顯示媽祖已由海神信仰轉為農業神和水利神的性格。

關渡媽

關渡媽神尊安座於大殿中層佛桌右側

神尊由台北巿關渡宮媽祖分靈而來,成安宮每年於元宵節前後都會組進香團回關渡宮會香

開基媽祖

成安宮開基媽祖神尊安座於大殿上的最上一層的佛桌上。

生平事蹟

成安宮開基媽係由平溪區十分地區的胡姓家族由唐山奉迎來台-清高宗乾隆六十年(西元1795年),泉州安溪胡典熾家族橫渡台灣海峽,由瑞芳庚仔寮(今瑞濱), 經過九芎橋,進入現在新寮村屯墾,種植大青,煮大青溜 (藍色染 滷),大青溜以竹籠裝運回大陸銷售,於是胡姓人士, 於嘉慶三年 (西元1798年)由家鄉請來了海上守護神-媽祖,以保佑行程的平安,建廟初期暫以草寮安奉,後陸續從大陸運來石塊、石柱,在現址搭 蓋了一座石洞小廟,於嘉慶五年(西元1800年)三月二十三日入廟安奉。

  • 故神尊從清嘉慶三年由唐山奉迎來台供奉,迄今已逾二佰一〇餘年。

觀世音菩薩

脇祀神:伽藍尊者、韋馱尊者、龍女、善財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又譯為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觀世音菩薩是中國民間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台灣民眾常將之繪製於家堂神畫「佛祖漆」上,與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人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祂們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重入世間教化救苦。觀世音菩薩即是其中之一;過去佛號是正法明如來。

伽藍尊者

伽藍尊者供奉於成安宮右側之觀音佛祖殿上脇祀於觀世音菩薩的左側

生平事蹟

伽藍是「僧伽藍」的略稱,亦作「僧伽羅摩」,漢意譯為「僧院」、「僧園」,包括了寺院的建築物及寺院的土地,園圃的總稱。因此,迦藍護法菩薩即是護守佛教寺院的護法菩薩。

「七佛八菩僕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卷四列舉佛教護寺伽藍神有十八位:嘆妙,嘆美,美音,梵音,天鼓,師子,妙嘆,摩妙,雷音,梵響,嘆德,廣目,人音,佛奴,徹視,遍視,妙眼,徹聽。

而據《佛祖統記》卷六智者傳記載:隋天台智者大師來到荊州,想在當陽玉泉山創建精舍。一日於定中見關羽、關平將軍父子顯靈,化玉泉山崎嶇之地為平址,以供大師建寺弘法,並向大師求受五戒,誓願生生世世護衛佛法。至此成為佛教護法迦藍菩薩。寺院中常見菩薩與韋馱尊天護法菩薩,分立佛陀左右。

另於古典文學作品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如是記載:

卻說關公一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靜,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游天下,來到此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草為庵,每日坐禪參道;身邊只有一小行者,化飯度日。

是夜日白風清,三更已後,普靜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

普靜仰面諦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面將軍、右有一黑臉紅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普靜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麈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

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

普靜曰:「老僧普靜,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

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已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

普靜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醜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

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關帝原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三國時河東郡(今山西)解縣人。勇猛過人為一虎將,輔佐劉備成其大業,大破曹軍,過五關斬六將威震一時。官歷「前將軍」、「漢壽亭侯」,後為吳將呂蒙所襲伏。諡「壯繆侯」。因素重情義秉性忠直,名垂青史。

歷朝天子多有加封,宋時封為「武安王」,明神宗時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後代民間多尊稱為「關帝」、「關聖」、「關聖帝君」、「武聖」。

在道家、儒家視菩薩為「忠義」的象徵,尊稱為「關聖帝君」。於道家,又稱「蕩魔真君」、「伏魔大帝」、「恩主公」。於儒家,因精通儒家經典,為儒家的文衡帝君。是唯一為佛、道、儒三家所共同尊崇的菩薩。

韋馱尊者

韋馱尊者供奉於成安宮右側之觀音佛祖殿上脇祀於觀世音菩薩的右側

生平事蹟

韋馱尊天護法菩薩又作私建陀天、塞建陀天、建陀天、違馱天、違陀天,或稱韋將軍、韋天將軍。為南方增長天王所統率的八大將軍之一,也是四大天王下,三十二將軍之首,以武勇著稱。生而聰慧,早離塵欲,修清淨梵行,現童真相。相傳農曆六月初三,為菩薩聖誕。

在佛陀即將入滅時,受佛陀咐囑鎮護東、西、南三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護持正法,久住世間,故有「三洲感應」之稱。

於佛教有危急等情事,韋馱菩薩必立即奔赴、親往弭平,應機除魔。世傳佛陀涅槃時,有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菩薩乃急追取還。

菩薩原為婆羅門教之神,又稱迦絺吉夜(意譯為六面子)、鳩摩羅(意譯作童子),原為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執弓箭,騎孔雀。於我國,自唐朝道宣律師感得菩薩天將形像後,各處伽藍均有敬奉菩薩形像。因此,中國之護法韋馱,現天將身,執金剛杵,為佛教之特殊護法神。

於中國,韋馱尊天護法菩薩像常見有二種︰

一為身著甲冑,雙手合掌,腕捧寶劍或金剛杵;

另一菩薩法相則為右手握杵拄地,左手插腰;或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

於禪宗寺院多敬奉菩薩於廚房,菩薩身著甲冑,兩手合掌,手上橫置寶劍。十六深沙大將,二臂,胸著髑髏瓔珞,腹部為小兒臉,為般若經之守護神,常與般若十六神並列於佛教圖像中。

三代祖師

三代祖師神尊安座於大殿佛龕內與媽祖同祀

生平事蹟

三代祖師(1164年-1203年),宋朝福建禪門臨濟宗高僧,俗名林珌,法號自超,福建永泰人,生於德化(今泉州市德化縣),幼年即篤信佛教,十二歲出家於南京少平寺,十五歲時回閩,在德化縣太湖山弘法,創建龍湖寺,時常為善信開示弘法,並舉行法會趨吉避凶,有奇效,人稱祖師是三代佛(過去七佛中第三佛,毗舍浮佛)轉世,故稱其為「三代祖師」。圓寂之後,鄉民在龍湖寺奉祀神位,從此成為祖廟。今日臺灣、南洋等地皆有祖師分香。

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神尊供奉於大殿上的最上一層佛桌上

生平事蹟

神農氏,華夏太古三皇之一,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他嘗遍百草,教人醫療與農耕。也因為此兩項重要貢獻,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為掌管醫藥及農業的神祇,不但能保佑農業收成、人民健康,更被醫館、藥行視為守護神。

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嚐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甚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後來,由於神農氏服太多種毒藥,積毒太深,終於身亡。

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神尊安座於成安宮大殿左側的文昌帝君殿,與文昌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魁斗星君又稱魁星爺、文魁夫子、綠衣帝君,為廣義之五文昌之一(五文昌:文昌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孚佑帝君、關聖帝君),坊間多以「文曲星」尊之,備受學子所崇奉,更為讀書人求取功名時,與文昌帝君同樣是必拜之守護神。 

據傳,魁斗星君係主司文運功名祿籍之神,居天庭負責考核士流,督察人間善行,匡扶文運之職,故學子與文人士子奉祀尤為虔誠,於考試前恭敬禮拜,祈求魁斗星君護祐考運順遂,金榜題名。 

魁斗星君之金尊神像係來自於「魁」字之象形,故面相如鬼,右手執硃筆,左手握墨斗,右足踏鰲頭,左足踢星斗,皆取「獨占鰲頭」與「狀元及第」之義。 

魁星爺生前聰穎過人,滿腹經綸,每試必中,且均為榜首,但因其麻臉、跛腳,長相奇醜,主考官於面試時,雖欣賞其才華與學識,乃因恐其錄取任官後,遭致議論,皆不予錄取,經多次打擊挫折,最後悲憤難抑而投水自盡,嗣為天帝得悉而降旨敕封為文魁星(即魁斗星君),並與文昌帝君同屬主司文昌府事及人間文運功名祿籍科甲登第之神,永受人間禋祀。 

在民間信仰中,除文昌帝君為民眾熟悉外,魁斗星君也十分受到民眾所喜愛。據史書所載,在古代科場上,考生身上佩帶魁斗星君香火符,據說,可以幫助文思與考運,達到金榜題名。

三太子

三太子神尊安座於大殿上的中層佛桌上

生平事蹟

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則將哪吒奉為神祇,俗稱為三太子,統帥宮廟五營神兵的中壇,故又稱為中壇元帥、太子元帥、太子爺、中壇太子、哪吒元帥、哪吒太子、哪吒三太子。

傳說,哪吒腳踏風火輪,行動非常便捷,故許多職業駕駛人,如貨車司機、計程車司機、遊覽車司機等,往往奉其為守護神,並放置一尊小型的哪吒像於車上,祈求行車平安順利。

臺南市新營太子宮是中華民國臺灣本島地區所有中壇元帥太子廟的開基祖廟,歷史最悠久,興建於1728年,全臺廟宇的哪吒太子,不少為此地分靈而出。於1992年改建完工的廟宇主殿則是為因應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太子聖誕千秋,各地宮廟陣頭返回謁祖朝聖、香客絡繹不絕所建。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安座於成安宮大殿左側的文昌帝君殿,與文昌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為月老爺、月老公,是道教的神祇之一,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

典出《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韋固少年時,有一夜,在宋城的旅館中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韋固覺得怪,對老人發問。老人回答是「鴛鴦譜」:也就是天下人的婚姻登記書。老人又告訴韋固,遠處那個賣菜老嫗的女兒,現在才三歲,正是他十四年後的妻子。韋固嫌其不貌美,派人行刺那小女孩。十餘年後韋固結婚,發覺妻子眉上留有疤痕,正是當年的小女孩。宋城縣宰知道這件事後,把那間客棧定名為「定婚店」。而「月下老人」也成為日後華人世界中,對愛情期待的男女們信奉最誠的神祇了。

文昌帝君

同祀神:倉頡先師、呂仙祖、月下老人、魁斗星君、武財神

文昌帝君,全稱文昌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梓潼帝君信仰之盛行。

文昌梓潼帝君,本是號稱蜀王的張育,與梓潼的地方神「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明。時人認為「張育」即為梓潼神「亞子」的轉世化身,故稱其「張亞子」。

文昌帝君與大魁星君、朱衣星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敬奉。

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兵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蜀人在梓潼七曲山建張育祠,尊奉他爲雷澤龍王。

當時,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傳說,張亞子,又名「堊子」,或「惡子」。《華陽國志》記梓潼縣有「善板祠」,供張亞子。《太平寰宇記》又記有張亞子顯靈的故事。張亞子曾經在長安見到姚萇,張亞子對他說:「九年後,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希望您來找我。」。《十六國春秋輯補·後秦錄》則說,姚萇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果然來到七曲山,見到一神人,神人說:「回秦地去罷!秦地無主,君主大概就是您罷!」姚萇請問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說他叫「張亞子」,說罷就不見了。姚萇回到秦地後果然建立後秦,登基稱帝,於是就在秦地立「張相公廟」以祀張亞子。

唐朝張亞子的信仰非常盛行。唐玄宗安史之亂時走避蜀地,宿七曲山,曾被張亞子託夢,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後來唐肅宗果然自行即位,夢境靈驗,故玄宗對張亞子舉行隆重祭祀,追封「左丞相」。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應夢仙台」遺跡。廣明二年(881年),唐僖宗避黃巢之亂到蜀地,經過七曲山,也親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爲濟順王,幷將自己的尚方劍解下來贈廟。由於唐朝天子的推崇,張亞子的影響迅速擴大,逐漸由地方神演變爲全國性的大神。

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宮、文昌閣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規模最大。

不僅於各大都會,鄉間書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香火或神像、神位,其間雖時有興廢,但因文章司命,是世人貴賤所繫,所以一直奉祀不衰。舊時每年農曆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神誕之日,公家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或吟詩作文,舉行文昌會。

在文昌帝君的七曲山祖廟中,也奉祀了文昌帝君的化身瘟祖大神造像。每逢疫病流行,時禱時應。

四川越巂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生地,亦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故鄉,其影響深遠,歷史悠久。據統計各地建造的文昌宮、閣、樓、殿,數以千計,遍佈中國大陸、港澳和臺灣、東南亞一帶。

據越西廳志載:「張亞子晉太康八年,七十一化降生在中所盧林溝的張老夫婦家中,後勤學苦練,羽化成神」。常騎--「驢特」(文昌的坐騎,傳說生得「四不像」)往來四方,講學雲遊。越西金馬山上曾留有勝跡「紫府飛霞洞」、「上馬石」等。上馬石上鐫刻有「文昌勝跡」四字。另刻字「泉湧月明」相傳為神親書。又有鐫字於帝君賞憩處:「金闕化身」守泉湧月明數字。

張亞子出生地--越西中所水鎮:古時水觀音泉邊山崖上,生長有一株婆娑古樹,開的花兒如 桃花,春天嫣紅,秋天翠碧,掩映著水潭。此樹人們稱血滕樹,傳說枝條折斷後,帶淌出血漿樣的汁,甚是奇異。樹的石崖另有一處刻字「勝景清絕」。文昌帝君張亞子踏腳的石上曾留有腳印,據說是踏石「上驢特」留下的印跡。

魁斗星君

魁斗星君神尊安座於成安宮大殿左側的文昌帝君殿,與文昌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魁斗星君又稱魁星爺、文魁夫子、綠衣帝君,為廣義之五文昌之一(五文昌:文昌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孚佑帝君、關聖帝君),坊間多以「文曲星」尊之,備受學子所崇奉,更為讀書人求取功名時,與文昌帝君同樣是必拜之守護神。 

據傳,魁斗星君係主司文運功名祿籍之神,居天庭負責考核士流,督察人間善行,匡扶文運之職,故學子與文人士子奉祀尤為虔誠,於考試前恭敬禮拜,祈求魁斗星君護祐考運順遂,金榜題名。 

魁斗星君之金尊神像係來自於「魁」字之象形,故面相如鬼,右手執硃筆,左手握墨斗,右足踏鰲頭,左足踢星斗,皆取「獨占鰲頭」與「狀元及第」之義。 

魁星爺生前聰穎過人,滿腹經綸,每試必中,且均為榜首,但因其麻臉、跛腳,長相奇醜,主考官於面試時,雖欣賞其才華與學識,乃因恐其錄取任官後,遭致議論,皆不予錄取,經多次打擊挫折,最後悲憤難抑而投水自盡,嗣為天帝得悉而降旨敕封為文魁星(即魁斗星君),並與文昌帝君同屬主司文昌府事及人間文運功名祿籍科甲登第之神,永受人間禋祀。 

在民間信仰中,除文昌帝君為民眾熟悉外,魁斗星君也十分受到民眾所喜愛。據史書所載,在古代科場上,考生身上佩帶魁斗星君香火符,據說,可以幫助文思與考運,達到金榜題名。

呂仙祖

呂仙祖神尊安座於成安宮大殿左側的文昌帝君殿,與文昌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孚佑帝君姓呂,名巖(一曰瓊),字洞賓,道號純陽子,又號回道人,亦稱麻衣道者,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七九八年)農曆四月十四日巳時,山西蒲州府永樂縣人,為八仙之一,亦為鸞門三恩主 之一,世稱呂仙祖,民間尊稱「純陽祖師」、「純陽大仙」、「仙公祖」,又有「純陽天子」、「三教統真興行演化妙道天尊」、「大羅天仙」等稱號,為道教南宗純陽派開山始祖,和「純佑帝君」 、「正陽帝君」、「少陽帝君」、「輔極帝君」合稱為全真老(北)五祖,位居南宮玉清內相。

《續文獻通考》:「呂仙祖誕生時滿室異香,天樂昇騰,且有白鶴從天而降,飛入帳中而不見蹤影。因此,傳說呂恩主乃三清道祖座前『玉虛白鶴真仙』投胎轉世」;《呂祖彙集》云:「呂洞賓,唐 京兆人,號純陽子,飽讀詩書,卻屢試不第,六十四歲又落第,遊長安時,遇正陽祖師漢鍾離,同憩酒肆中,仙師親自執爨,炊黃粱飯,並授以如意枕,遂就知熟睡,夢中升沉萬態,榮悴多端,恍然 夢覺,炊尚未熟,不禁俯仰長嘆!仙師笑吟曰:『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呂仙祖驚問,仙師曰:子適來之夢,五十年間直同一瞬,得不足喜,喪何足憂,必須大覺,而後知此為一夢也,呂仙祖 感悟,拜正陽祖師為師,至終南山鶴嶺修道。」之後又受崔公「火藥鏡」及火龍真人傳授劍法,修行性命與深悟劍道。

呂仙祖得道後,玉帝敕封為「金闕內相孚佑帝君」,其所著作之《呂祖降筆大洞真經》、《陰符八品真經》等多部經典皆以勸化世人修持為主,也是民間奉祀最廣、香火最盛的道教神仙之一。民間皆 選在四月十四日的聖誕日,及五月廿日(另有一說為五月十八日)的得道飛昇日為其舉行慶典。

武財神

武財神神尊供奉於成安宮大殿左側的文昌帝君殿與文昌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據《封神演義》載:趙公明本是皓庭霄度天慧覺昏梵氣所化生,身高九尺,黑面髻髯,其師尊為靈寶天尊(通天教主),趙在峨嵋山羅浮洞修道,修成玉肌仙體的功行,神兵利器有三十六節銀鞭一條,法寶縛龍索、定海神珠廿四顆。

到商朝時,因暴君紂王凶殘無道,引起天人共憤,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聯盟各方諸侯勤王興師,並拜能人姜子牙為主帥,統率三軍伐紂。靈寶天尊知浩劫當前,即訓示門人不得參與戰事,以避劫數。豈料趙公明受到致交聞太師的重託,義不容辭,帶同兩位弟子急遁下山助紂戰周,途中恰遇一頭神猛黑虎,於是他施法將神虎降伏收為坐騎。

趙公明法力高強,連陣交鋒打敗了姜子牙麾下的好幾員神將。姜急晤道友陸壓誅殺趙公明的方法。陸壓施用「釘頭七箭書」之術,唸咒書寫「趙公明」的名字在草人之上,用「暗箭」射殺趙公明的元神,並教姜子牙「斬魂法」日以繼夜登壇作法暗害趙公明。未幾,趙公明奄奄一息,可憐魂赴封神台去了。

姜子牙伐紂之後,奉師尊元始天尊的旨令安撫兩軍陣亡將士,擇定吉日在封神台上張掛封神榜,擺設香案,禱告天地,宣讀名單,論生前功過追封職級。趙公明追封為「金龍如意龍虎玄壇真君」,率領麾下四位正神,「招財使者」陳九公、「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利市仙官」姚少司,負責司財、迎祥納福、追逃捕亡等的職務。世人有稱祂們為「五顯財神」。

福德正神

土地之神,也是社區的守護神。俗稱土地公,又有「土治公」、伯公、后土、社神等名稱。福德正神代表臺灣人對土地的意識、信仰,也是自然與人文的中介,也蘊含社區的福祉之價值觀與正當性。

臺灣的福德正神節慶儀式,主要在農曆2月2日、8月15日土地公生日時舉行祭典;有些庄社每天晨昏定時燒香祭祀,各村常設有「土地公會」、「福德會」祭祀。保存「吃土地公福」、燒土地公金、演土地公戲等習俗。

臺灣土地公造型有員外、官員、戴宰相帽及客家塚型;也有木牌,或一顆石頭、三顆石頭等。材質上,有一紙、二土、三石、四木、五瓷的說法;美濃多為土塑,三義以木雕為多。陪祀有土地公婆、文武判官、招財、進寶童子等。隨不同空間型態,形成農業神、財神、陰神等不同性格。神像上有持元寶、如意及枴杖等。

池府王爺

池府王爺神尊供奉於成安宮大殿右側的關聖帝君殿與關聖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池府王爺亦稱池王,傳其姓池名然,字逢春,明朝金陵人氏,明萬曆年間中過舉人,後來棄文從武,又高中武科進士,為文武雙全人士。後來朝廷派為漳州府尹,赴任途中,經過馬巷小盈嶺時,巧遇兩位同伴,得知這兩人是奉玉帝命令下凡的行瘟使者,此行目的是前往漳州府散佈病菌。池然深怕漳州百姓受害,決定捨身護民,藉機向使者借看瘟疫粉末,乘兩人不備時,全數吞服,不久毒發身亡。兩使者看事態嚴重,帶著池然亡魂返回天庭,玉帝有感池然救民精神,封為『代天巡狩總巡王』,令他下凡鎮守馬巷一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所屬),池王神威顯赫,居民感恩又建廟奉祀。

關聖帝君

同祀神: 池府王爺、清水祖師

脇祀神: 周倉、關平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等。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神尊供奉於成安宮大殿右側的關聖帝君殿與關聖帝君同祀

生平事蹟

祖師生於永春縣小姑鄉,陳其姓,普足其名也。幼出家於大雲院,長結庵於高泰山,志甘槁薄,外厭繁華。聞大靜山明禪師具圓滿覺,遂往事之。道成業就,拜辭而還。師曰:“爾營以種種方便,澹足一切。”因授以法衣而囑之。曰:“非值精嚴事,不可以有此。”祖師還庵,用其師之言,乃勸造橋樑數十,以度往來。後移庵住麻章,為眾請雨,如期皆應。元豐六年,清溪大旱,便村劉氏相與謀曰:“麻章上人,道行精嚴,能感動天地。”比請而至,雨即沾足,眾情胥悅,咸有築室請留之願,乃於張岩山闢除菑翳,剪拂頑石,成屋數架,名之曰清水岩,延師居焉。以其年,造成通泉橋、谷口橋,又十年,造成汰口橋,砌洋中亭,糜費巨萬,皆取於施者。汀、漳時人有災難,皆往禱焉,至則獲應。祖師始至,岩屋草創,凡三經營,乃稍完潔。岩東惟棗樹一株,祖師乃多植竹木,迨今成蔭。其徒弟楊道、周明,於岩隈累石為二窣堵,臨崖距壑,非人力可措手,蓋有陰相之者。劉氏有公銳者,久不茹葷,堅持梵行,祖師與之相悅。一日公銳至,輒囑以後事,仍言“形骸外物,漆身無益。”說偈訖,端然坐逝,享年六十五歲,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十三日也。

太歲星君

太歲星君供奉於成安宮大殿右側的關聖帝君殿旁

生平事蹟

太歲星君,古稱歲神,相傳為天界凶神。古人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為一循環,並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天干相配,組成六十干支,用以紀年、紀月、紀日,以及時辰。而道教沿用此中國古代天文成就,稱六十甲子各有歲神,故又稱「六十甲子神」,又稱「六十元辰」,每歲輪值,為值年太歲,俗稱歲君。相傳西元 1190年,金章宗因其母病,而首創祭拜「本命星」之俗,以求母病速癒。後演變為安太歲。道教稱太歲為「大將軍」,從南北朝開始就有六十位,但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歲的名字才全部更換,成了現在各地有安奉太歲的廟宇裡面的六十太歲。

《三命通會∙卷二∙論太歲》也提到了太歲,說太歲是一種神祇,是一年的主宰,諸神的領袖;還說根據生辰八字不同,可推斷當年太歲對命主有利還是有害。

按照時間上來分,太歲分為遊行太歲和當生太歲兩種。前者為當年的輪值太歲,比如丙子年的太歲為郭嘉大將軍。後者為命主出生時所對應的太歲,比如丁丑年出生的人的當生太歲是汪文大將軍。命主的大運與太歲和諧,表示一年順利;大運與遊行太歲不和,則當年不順。命主的日干傷克遊行太歲,禍較輕;命主的日干被遊行太歲所傷科,其禍較重。

按照命主的日柱與當生太歲的關係,太歲又可以分為真太歲和征太歲兩種。前者是與命主日柱等同的太歲,比如甲子日出生的人的正好遇到甲子年(甲子太歲),那麼這個太歲就是此人的真太歲,又叫轉趾煞;後者是被命主日柱相衝克的太歲,被命主的大運干支衝剋的太歲,或者與命主日柱性質相反的太歲。碰到真太歲的人,如果大運干支與太歲干支相和,則吉,反之則凶;碰到征太歲的人,則凶。

龍女

原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是觀世音菩薩的侍者,與善才童子並列於菩薩兩側,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八歲時已善根成熟,雖然受到舍利弗尊者的質疑,依然在法華會上成佛。為展現佛教的慈悲性,協輔觀世音菩薩救度六道眾生,龍女又示現為童女身,與善才一同,成為觀世音菩薩的左右脅侍。

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為佛陀弟子,因其出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有此名。善財童子為《華嚴經·入法界品》之主人公,是修菩薩道行者的光輝榜樣,他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後,從文殊菩薩處漸次南行,經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後修行圓滿、證入法界。

更多有關善財童子的解說,請上〈大陸百科網站〉(簡體字)

周倉

關西人,本為黃巾賊首領張寶的麾下之將,在黃巾軍潰敗之後落草為寇。漢壽亭侯關羽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之時,經過裴元紹的介紹而結識周倉。

關公後來為東吳所詐,敗走麥城,遇害。周倉聞知此一噩耗,以身殉主,自刎而死。他追隨關公,有始有終,生死以之,這種節義受到後人極高的尊崇。

民間流傳一些周倉顯靈的故事:宋朝崇寧年間,解州鹽池蚩尤為患,幸得關公率關平、周倉顯靈,禳災除害。宋徽宗封關公為「崇寧真君」,關平為「武靈侯」,周倉為「寧威將軍」。

明朝崇禎時,徽州有一位王姓男子,迕逆不孝。平日對老母親,不但沒有奉養,甚至又打又罵。有一回,老母親照顧孫子時,小孫子頑皮,被熱水燙傷。男子回家後,竟然責罵母親,說她有意害死小孫子。男子拿起菜刀追殺母親,老太太急往關帝廟避難。正當男子的菜刀砍向老太太的頭頂時,一把鋼刀架開菜刀,王姓男子被震得倒地不起。內殿的道士聞聲出來,只見周倉神像的一隻腳已跨出門檻,一隻還在門內。他顯靈救了老母,並懲罰了逆子。

關平

關聖帝君之長子也,名平,字坦之,祖藉山西省河東,生於漢靈帝(西元178年)戊午歲五月十三日,年少時隨帝君任事,躬矢名,臨陣不離左右,有忠孝兩全之銜,按清康熙十七年(西元1678年)在關帝故居,有巨磚出土,磚文刻有:侯祖石盤公,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解州常平村,生子諱毅,毅於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關羽,取妻胡氏,羽於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

關平太子,英少時喜愛弓箭騎術,經常勤練不輟,事親至孝,其識事後追隨父親南征北討,為蜀國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建安十九年(西元214年),關公鎮守荊州,北拒曹操、東和孫權,建安二十四年,其父誤中呂蒙之計,背腹受敵,為東吳伏兵所擒,關平趕往相救,遭敵所執,同年十二月初七日,同帝君於臨沮(在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北)全忠孝,享年四十二歲,宋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封為「武靈侯,宣和五年(公元1123)加封「威顯」二字,明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69年)封「竭忠王」,鸞門尊稱「九天威顯靈化天尊」,並以關聖帝君膺登玉皇之故敬尊為太子,現攝政南天文衡聖帝。

人們感其忠孝,特配祀於關廟中,與周倉將軍同為關聖帝君左右護法神,黑臉有鬍稱周將軍,手持「青龍偃月刀」,白臉者稱關太子,手掌「漢壽亭侯印」

因關公於玉泉山顯聖,關平、周倉、赤兔馬一同出現,故此四者亦即同祀奉於關帝廟。

十分寮成安宮媽祖廟供奉的神祇誕辰紀念日
神尊名號  誕辰日 備註事項
清水祖師 農曆正月初六日 農曆五月初六日 成道日
福德正神 農曆二月初二日
文昌帝君 農曆二月初三日
觀世音菩薩 農曆二月十九日 六月十九日 得道紀念日    九月十九日 出家紀念日
武財神 農曆三月十五日
天上聖母 農曆三月廿三日
倉頡先師 農曆三月廿八日 農曆九月十八日 飛 昇
保儀大夫 農曆四月初十日
呂仙祖 農曆四月十四日
五穀仙帝 農曆四月廿六日
韋馱尊者 農曆六月初三日
池府王爺 農曆六月十八日
伽藍尊者 農曆六月廿四日
關聖帝君 農曆六月廿四日 農曆正月十三日  飛昇
魁斗星君 農曆七月初七日
月下老人 農曆八月十五日
三代祖師 農曆十二月初四日